#重版出來
#評論
#黑澤心
#以後固定至少每週五更新
嗨各位我來了~(喂)
總算,終於,有空,有心情浮上來寫一下拖了很久很久有點兒久……的《重版出來》評論,雖然公視已經撥完了啦(遮臉),不過作為一部在出版寒冬之下揭露「編輯」這行到底在幹嘛(或說漫畫這種特殊領域的編輯實況)的日劇,相信以後一定會一直是個梗。
#不然每年底都出版寒冬一下也至少會被提到一次嘛
《重版出來》造成轟動,或說這部戲有趣的地方在於,它是出版景氣不好的現象/產物,但又是一種回應,有沒有拯救出版業是其次(不知道翻拍日劇之後有沒有讓漫畫的銷量上升呢),不過這部戲的確讓一些不熟悉編輯工作,或者對編輯抱著浪漫想像的人們有一扇窺視的窗口。
#至少你知道編輯不是只有校對而已吧哼哼哼
但平心而論,《重版出來》依舊是一把過度美化的眼鏡。整齣戲還是有著日劇日漫濃厚的熱血傳統,希望改變沉滯現實的立志設定。然而事實並不全是那麼回事。
身為一個因傷退役的奧運柔道候補選手,黑澤心帶著面試的挫折和零經驗進入了漫畫出版業。過程中,她靠著滿滿的熱情解決了許多前輩和作者的問題,在這裡,多少也有呼告著出版業重新檢視自己僵化傳統、思維或習慣的意義在。
不過真的太熱血了,熱血到出版業衰頹的問題顯得太過於冰冷,有些時候讓熱血變得有點矯情。如果這個產業真的是不一定被需要的呢?除了所謂出版、閱讀文化的問題以外,很多制度上的限制並不能只靠編輯的熱血來解決。這是我對黑澤心這個角色最尷尬的地方。
不過黑澤心依舊是一面鏡子,讓人時時拂拭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,比起完全初心者的黑澤心,更多是對出版業有想法的編輯們,在體制裡面思考著各種問題。
另外,黑澤心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典型。其實很多編輯也都是進了出版業才真正從零開始學習,也就是說,技術上成為一個好用的編輯並不難,但要成為一個好編輯,或許依舊需要某些人格特質才能做到:細心卻又大膽,需要穩定卻又願意嘗試求新,具備在公司腦闆、作者、設計、通路等眾多關卡之間斡旋協調的本事,換言之,那是一種能斟酌妥協卻又要會判斷、決斷的氣魄。作為前柔道選手,黑澤心整個人是相當有這種氣魄(有時候是天然呆)。
劇中其他的編輯也都有這種氣魄,不過當然是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。有趣的是,這些氣魄除了個人的特質以外,更多的是經過時間與經歷洗禮之後,每個人對自己人生和理想的態度,所誕生出來的價值觀。這是透過一張出版白紙的黑澤心做對照之後,才能比較出來的差異,換言之,在(漫畫)出版的技藝上所展現的不同的策略,其實就是各自的人生之路。
然而人生歸人生,出版不是慈善事業,為了生存,編輯們的價值觀自然也會產生衝突,我認為其中最精彩的,莫過於黑澤心和新人殺手安井昇的對話了。很多編輯(包括我在內)都認為,安井昇才是真正接近編輯實況的角色(笑)
#所以下一篇就寫安井吧
#哪個角色特別讓你有感也歡迎留言投稿
#我知道很多人喜歡五百旗頭
#可是帥得讓人無法同理啊啊啊